两级分化的市场
柯桥轻纺城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额再创新高,让笔者想到了不久前的那场天价拍卖。
6月20日,中国轻纺城部分营业房优先承租权拍卖在联合市场A区举行,拍卖标的为东市场一楼304、331、332号等6间营业房优先承租权。其中,东市场一楼331号营业房优先承租权的起拍价为1350万元,最终成交价高达1850万元。
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东市场331号营业房的单间面积不到20平方米,摘牌方是扎根轻纺城市场多年的老经营户,除331号房外,332号营业房同样拍出了1850万元的高价。
使得不少纺织人感叹,做的不是同一个纺织生意,也正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纺织行业的两级分化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一部分纺织企业订单多到来不及做,选择大笔投入向上突破,他们可以斥资千万只为购买一个好位置的档口,但更多的纺织企业在如今的行情下却只能艰难地求活。
艰难求活的纺企
前段时间,有不少纺织企业表示,接到了一些日韩客户发来的高品质订单,想要到市场上找货,却发现市场上这类高品质的货已经非常难找了。
今年纺织行业的内卷程度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在产能急速上涨的大背景下,不少坯布、面料的价格已经下跌到过去几年想都不敢想的程度,可能成交量的变化不大,但是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却出现了腰斩再腰斩的情况。过去纺织行业还可以靠一款面料的爆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但如今市面上一有火爆的产品,跟风就紧随而至,想靠抓住一些爆款产品”一口气吃个胖子“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渺茫了。
卷完低价,企业开始卷账期,导致行业风险激增。问题是现在很多订单不给欠账根本就做不下来,给客户欠不是因为想欠,而是为了能接到单,为了能活下去。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实力有限的企业不卷低价根本就活不下去,市场上能提供优质产品的厂家就越来越少。
强者愈强的分化时代
便宜的产品虽然需求广阔,但高品质的布料需求也在逐年增长,这些布料需求大,利润好,然而却不是所有纺织企业都能做的。
高品质的产品不是一成不变的,反而每年甚至每个月都在更新换代,这种更新换代的速度在中国格外快,当到了一定高度以后,面料行业就不是光靠模仿跟风就能做好的了,而是需要极强的开发及研发能力。想要把产品做到60分,可能只需要投入50的成本,但想要把产品做到90分,可能就要投入200的成本了,且这笔投入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长远的高投入,不投入则会很快掉队,企业在失去了溢价订单却要维持高支出之下,滑落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这极其考验企业的现金流与盈利能力,并不是一般的纺织企业能够承受的,这也导致了产业高端与低端间的差距在迅速拉大。
从文章开头轻纺城的成交数据以及大部分纺织人自身较差的体感能够看出,如今的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强者愈强的分化时代。对大部分纺织人而言,摆在首位的依然还是活下去。
来源|化纤头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