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观察 | 又一韩国化工龙头收缩中国氨纶产线,氨纶行业陷入贴身肉搏!
最新动态
行业观察 | 又一韩国化工龙头收缩中国氨纶产线,氨纶行业陷入贴身肉搏!
2025-07-223

最近这些年,随着国内化工领域进入新一轮产能增长期,包括氨纶在内的多种化纤原料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海外化工巨头难以赚取超额利润,又不愿与国内企业开展“贴身肉搏”,纷纷开始收缩。


韩国化工龙头收缩中国产线

据消息,韩国泰光集团日前宣布,自2025年7月14日起开始暂停中国子公司——泰光化纤(常熟)有限公司部分氨纶生产线的运营,并对未来战略进行重新评估。这是韩国泰光集团首次关停中国氨纶工厂产线,据判断,这一决定是由于中国竞争对手持续大规模扩张且市场需求恢复缓慢,当地工厂盈利能力恶化。

泰光化纤(常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韩国泰光集团的海外氨纶生产基地,年产量近3万吨。泰光化纤(常熟)有限公司已于2025年7月14日暂停一条生产线进行设备检查,并考虑于7月21日停运另一条生产线,并可能根据评估结果作出进一步调整。据韩国泰光集团一位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尚未就是否关闭或撤出工厂做出具体决定。

此前韩国泰光集团于去年5月份决定暂停投资泰光化纤(宁夏)有限公司的年产10.8万吨差别化氨纶项目,并将之前的投资资金视为亏损,判断其无法收回。

泰光化纤(常熟)有限公司曾被视为韩国泰光集团的摇钱树。但当前,公司已连续三年亏损,目前已完全陷入资本减值状态。数据显示,泰光化纤(常熟)有限公司自2021年起销售额持续下滑,出现连续亏损。考虑到中国竞争对手正在通过大规模投资扩大产能,其未来前景更加黯淡。


晓星氨纶逐步关停老旧产线

除泰光外,另一家韩国巨头晓星氨纶也在逐步关停老旧产能。

韩国氨纶企业晓星集团正在逐步推进产能西进计划,其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老旧产能也由于环保、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正在逐步关停。晓星氨纶(嘉兴)有限公司已经于2023年底已关停8条产线,2025年7月将再关停2条,计划在2026年3月份再关停2条,2026年底前全部关停。

根据中国《化纤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2025年起氨纶单吨碳排放超过3.2吨将征收每吨200元的碳税。一些老旧装置明显高于该标准,使其在价格方面也失去了竞争力。方案中还提到,推广能耗更低的“熔纺氨纶”技术。如果进行改造所需设备费用昂贵,这将加速老旧氨纶装置的腾退。而新建产能需要大量资金,在盈利前景并不明朗的现在,外资氨纶厂的投资意愿并不高。


氨纶行业陷入“贴身肉搏”

截至2024年底,全球氨纶的总产能已增至175万吨,其中国内产能占比超过75%。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球氨纶产能的同比增幅达到了7%,而增量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市场,新增的氨纶产能总计达到了11.5万吨。国内氨纶的产能为135.45万吨,同比增长了9.3%。在生产方面,国内氨纶的产量达到了104.5万吨,同比增加11.3%;在进出口方面,出口量为6.96万吨,同比增长13.2%;进口量为4.79万吨,同比下降了4.8%。国内氨纶的表观需求量为101.2万吨,同比增长了10.3%。

近年来,氨纶行业从2021年的景气高点步入下行周期,氨纶纤维价格下行调整,行业盈利水平降低,格局正在经历深度重塑。 2024年氨纶价格,延续单边下行的走势,屡创历史新低;氨纶供大于求,主要原料PTMEG价格持续下降,全年平均价格与2023年相比降低29%,缺乏成本支撑,行业多数企业亏损的局面仍难以扭转。


目前,除了韩国晓星集团继续积极在中国建设氨纶产能外,其他外资氨纶厂商市场份额被不断压缩,可能彻底撤离中国市场。


来源|化纤邦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