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一根纤维的旅程可以很短,短到在一个园区内完成从纱线到面料再到终端产品的跃迁;也可以很长,跨越绍兴、嘉兴、杭州、宁波、湖州、金华、衢州……,串起完整的纺织产业链。
为加强浙江全省纺织行业协会之间的深度交流,推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2022年,浙江省、市、县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联盟(简称“浙纺联盟”)应运而生。
回望这段不平凡的历程,联盟不仅完成了从“地理发现”到“价值创造”的深刻转变,更让“浙江纺织”“绍兴纺织”、“萧山纺织”“兰溪纺织”“长兴纺织”“慈溪纺织”“象山纺织”“常山纺织”……,从一个个地理名词,升华为一个拥有共同语言、一致步伐的产业命运共同体。
一切的起点,是2022年6月慈溪那次被亲切称为“组局”的午后相聚(《 “浙”周二,5家纺织协会会长在慈溪组了个局》)。五位会长在茶香弥漫中坦诚交流,没有严肃的议程,只有携手前行的意愿——这便是浙纺联盟最本真的初心。
同年9月,一篇《应纺织之约,奔万象山海》,记录了联盟首次迈向山海之约。会长们齐聚“中国针织名城”象山,在这里,海风的气息与纺织产业的脉搏共同跳动。此行不仅深化了对象山的认知,更在陆海之间,编织起协同发展的新纽带。
至11月,《9+2+22!浙纺织高质量发展抱团起跑!》宣告联盟正式启航。这不仅代表9个纺织行业协会的联合,更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单打独斗已成过去,抱团发展才是未来。
4月,《浙纺4月局|聊纺织,品兰溪》让会长们见识了兰溪传统产业的新活力。在这里,近600家纺织企业构建起267.5亿元的产业集群,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三成。买休闲面料、牛仔布到兰溪”,让大家领略到兰溪积淀的口碑效应。
6月,《“大城市”慈溪,6月“纺织味”》再访慈溪。与初聚时的陌生不同,这次会长们带着更深的理解,看到了一个县域经济体内纺织产业的蓬勃生机。相同的城市,不同的视角,交流在不断深化。
8月,《浙纺8月局|常聚长兴,常聚常新》与《调研笔记|长兴纺织“挖一挖”》开启了“问题共解”的新模式。什么是长兴纺织?是“中国长丝织造名城”,还是“中国衬布名城”?是,又不完全是。常聚长“兴”,常聚常新,长兴是,联盟的活动也是。
4月,《一切为了U:浙纺联盟“送宝”,常山纺织“向新”》与《笔记|常山纺织的“小日子”》展现了精准赋能的价值。常山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独家秘笈,大企业不愿做,一般的企业学不来。常山纺织的“小日子”,是差异化,是小而精,因而小而美。
6月慈溪,《低调到“鲜为人知”:慈溪纺织800亿?!》彻底颠覆了外界的认知。经过两年的交流探索,会长们的视角更加敏锐,看到了慈溪纺织真正的实力与潜力。从“组局”到“揭秘”,对同一个地区的认知在不断深化。
10月萧山,《提起萧山纺织,你会想到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发了一场对传统优势区域的重新理解。这篇文章成为爆点,阅读率超过1.8万人次。这不仅是回顾过去的辉煌,更是思考未来的方向——如何在新时代重塑竞争优势,成为摆在所有会长面前的课题。
6月慈溪,《浙纺联盟慈溪行:反内卷,高质量!》标志着清晰共识的形成。浙江纺织人发出了共同的声音:拒绝低价竞争的“内卷循环”,集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这声“反内卷”,不是逃避竞争,而是倡导更高级的竞合——在创新上竞赛,在价值上合作。
11月,即将到来的绍兴行,将是联盟四年旅程的一个重要节点。绍兴,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贸易集聚地,近年来更扛起了“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的大旗。在这里,会长们将在第八届世界布商大会的落幕之地,共同回答时代之问。
四年耕耘,浙纺联盟让分散的产业力量汇成合力,让区域的单打独斗变为协同共进。从相识到相知,从共识到共行,这是纺织人的集体觉醒,更是一条通向共同未来的价值创造之路。
编辑|浙纺协新媒体团队
